第 34 章 入v第二章_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
新笔趣阁 >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> 第 34 章 入v第二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34 章 入v第二章

  因着仁和堂二公子的一番决定,仁和堂的杜仲收购依然如旧,平山村的众人可谓松了一口气。

  十月初六晚,距离李小寒一家带领村人采割杜仲皮炮制杜仲已经第十天了。

  平山村附近,再没有人不知道杜仲,而这附件山林里的杜仲树,已经被饿狼抢食一样的村人采割干净。

  连那未长成的杜仲树,都被小心翼翼的移植回自家山地,准备好好养个几年,到时候再发一笔。

  至于扦插的杜仲枝条能不能成活,能成活多少,那就要看接下来的天意了。

  还有杜仲种子,李小寒细心的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,杜仲的种子不能直接暴晒,快速失水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。

  这个时候李家的屋檐就发挥了大作用,挡住直晒的阳光,但又非常的通风,非常适合晾干种子。

  头一批的种子阴干得已经差不多了,李小寒小心翼翼把种子用纸包起来,保持干燥——杜仲种子最好在春三月播种,需要好好干燥保存到明年。

  “爹,你跟村里人说明天我们不再教学了吧?”李小寒一边手指灵巧的包着种子,一边问李贤东。

  “已经说了。这附近的人都教得差不多了,这两天都基本没人。”

  这山野里的杜仲,谁先快人一步学到便能采割更多的杜仲树,因此头一两天是最多人的,这都第十天了,这个时候才来的,毛都快摸不着了。

  反而是李小寒这边,有偏远的,特意过来学炒制杜仲。

  “我跟村长说了,明天有外村人来,让村人帮忙说你不教了。我跟你娘去整地,播冬小麦,你自己在家里,陌生人莫要开门。”李贤东叮嘱说道。

  “哎,我知道了。我前几天也跟大家说了。”李小寒包好最后一包种子,将竹制簸箕放好,“明日真的不用我去田里帮忙。”

  “不用,就那丁点旱田,我跟你娘可以。你在家里看好种子,看好杜仲皮,这万一一场雨淋了就不好。顺便把饭做好就成。”

  “嗯,那成。”李小寒便应声的。

  就像李贤东说的,他们家分到的旱田真的不多,李贤东和王氏又是熟练的,一个秋播,两个人足以。

  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,冬小麦便种下了。这一轮冬小麦因着杜仲一事种得略晚几天,但在立冬前都播下了。没有农人敢耽误农时。

  又到了十月十二的晚上,月亮已经半圆,李贤东一家在忙着把炮制好的杜仲皮整理成一袋袋,明日好送上城里药堂去,再过两天,就是立冬了。

  这段时间一直有人到他们家学手艺的,后来又要忙着秋播,李家连抽空去城里卖杜仲都没有时间。

  李小寒是真怕万一药堂收够了杜仲皮,降价了,不收了,他们家可真是亏大了。

  不过幸亏族人们传回来的消息说,仁和堂那边没有降价,而且说了有多少,收多少,李小寒等人的心方定了下来。

  “爹,你跟族长说了,明日借他们家的牛车了吧?”李小寒问到,她们家的这段时间积压的干杜仲皮可真不少,光靠人挑担进城,那可不行。

  “说了。”李贤东应声说道,俐落把一袋干杜仲皮垒起来。

  次日一早,李贤东早早从族长家里借了牛车出来,驶到自家门口,把那装袋的干杜仲皮放到牛车上,缓缓赶车进城。

  因着上次的药还有,家里零碎活计也多,王氏便不过去。

  父女两赶着牛车进城,来到仁和堂门前。

  最近来仁和堂卖杜仲皮的人多了,但是多到这种堆满牛车的,还是首次。药堂的伙计看看他们,然后说到,“你们两,从后门绕进来吧。”

  “哎,谢谢小哥。”李贤东应到,跟着伙计绕到了后门,几人一起把麻袋卸下来。

  “你们家这干杜仲皮挺多的呀。”伙计感叹说。

  “就存了挺久,这才有空过来。”李贤东乐呵呵的说。

  李贤东的这次带来的杜仲皮,品质不一,经大夫鉴定之后,最少都能给到100文一斤,年份最好最老的那棵树,炮制好的树皮给到了160文一斤。

  李贤东这次带来了近300多斤杜仲皮,合计一共卖了42两9钱纹银。药堂给的是4锭10两的银锭,和2两9钱的碎银。

  李贤东把那银锭紧紧放在胸前,虽然说上次卖三七也收了一大笔钱,但是不知道怎么的,那卖三七的钱来得太容易,还不如杜仲这一棵一棵树的采割,一锅一锅的炒制来得扎实。

  这个心蹦蹦蹦跳得厉害,恨不得马上回到家,挖个洞把钱藏好。

  李小寒兴奋到眼神闪闪发亮,“爹,我们去添置东西吧。家里实在是空荡荡的看着不像样。”

  有钱了,当然是买买买了,入屋精装修搞起来,李小寒对家里空荡荡四面墙不满已久。生活,又不是生存。

  吃药的钱还家里还留着,身怀巨款的李贤东,一直被李小寒旁敲侧击卖钱了要布置新家的李贤东,很容易就被鼓动了。

  新居入伙,有钱了,如何装修?

  如果是现代,可以先把地产商的样板装修先砸掉,有钱了怎么还能用房地产商千篇一律的装修呢?

  但是,这一条跳过。李贤东对新家满意到不行,动一块墙皮都心痛得要死。

  那不砸墙,彩电、沙发、中央空调、地暖气……应该进场吧。

  这一条,也不咋行,起码带电的是不行的了,不过木制品还是可以的。

  所以,第一站,家具店。

  平山村人没有几家正经进过城里的家具店,哦,这里叫木器店。大部分人家,都是自己砍点木头,费点人工费,叫村里的木匠打几张桌子几张凳子就算了。

  因此一进木器店,没有见识的李贤东,一下子被店的那一整套猪肝红的桌椅震慑住了。

  要李小寒说,这家具真的很像自己那中年老板的体制审美,尤其这老板一直号称自己是有文化有品位的复古家具爱好者。

  买了这套家具,分分钟都错觉自己回到了前世向老板汇报工作。

  与李小寒的心内吐槽不同,李贤东已经深深为这套家具沉迷。

  看那两边翘起的雕花条案,怎么看怎么美。

  “这叫两面同工,牙板吊着吉祥花卉纹饰,弯腿雕刻如意足。”伙计笑眯眯介绍道。

  “看这张八仙桌,形态方正,结构牢固,马蹄状方腿,束腰牙板雕刻福禄寿喜如意字。”

  李贤东的双眼立刻粘紧了这张八仙桌。

  “还有这一对太师椅,背板蝙蝠纹,扶手佛手瓜,雕刻回纹马蹄足,转角柔和,温润如玉。这还有两对同材质式样两简便的子侄椅,寓意人丁兴旺,家族繁盛。这是再好不过的寓意了。”

  李贤东疯狂点头。虽然他们家还只是三口人,但是李贤东有一个子孙繁盛的美梦。

  李小寒已经放弃了劝说李贤东,算了,前世自己老板的复古土豪审美虽然一直被自己这些下属吐槽,但是人家是真有钱,玩的是真仿明家具。

  品位嘛,都是钱堆起来的。看多几眼,就习惯了。

  “这套家具多少钱?”李贤东已经进入到问价阶段。

  “五两银。”伙计报出了一个让李贤东胆战心惊的数字。

  五两银!

  李贤东沉默了,老宅里厅堂那一套家具才500文的工钱,当然木材是自己出的。

  伙计见李贤东不说话,便知道他嫌贵,轻轻调转话头说道,“客官你看我们这套家具,这可是真正的红木头,跟你在山里随随便便砍的那种木头可不一样,我保证,不长虫、不变形,起码可以用到你孙子娶亲都不愁。”

  “再看着上漆,细瞧瞧,这是仿的那酸枝红上的漆,咋眼看极其稳重大气,再细看压不住的一股红色蓬勃而出。大气、喜庆。不管你远看近看都一样,随便你从哪个角度看,都挑不出毛病出来。”

  李贤东越听越心动。

  “所以说,我们这套家具虽说是贵了一点,但是能保存多年,细算下来每年花费一点都不贵,正适合客官你这种身份的人家。如果客官你买了这一套家具,我们还可以送两个小衣箱,再实惠不过了。”

  李贤东已经完全动摇了,“是什么衣箱?”

  伙计含笑走向旁介绍道,“这两个木箱子,樟木的,最适合放衣物,防虫防蛀,又精巧又好用。”

  李贤东细看这两个衣箱,王氏有两个大箱子,李小寒却只有一个破了的木箱,这两个箱子,实在是适合李小寒。

  连李小寒都这么觉得,嗯,自己来到这古代,顶天立地大衣柜先用不上,但是两个樟木小衣箱,那还是很必要的。

  “我们买这么一整套家具,整整五两纹银,你就送了两个小衣箱,那也太抠门了吧。”李小寒道。

  “姑娘,我们这再实惠不过了。就是这两个小衣箱,也是因为快过年了,我们东家想着过年薄利多销才送的。往日这衣箱一个也要100文呢。”

  “再送一个这个小炕桌,我们家买了。”李小寒拍拍旁边的小炕桌说道,她已经想好了,这个小炕桌可以放在房间里,实用又方便。

  “姑娘,你这实在是难为我。这我们要亏本的。”伙计面露为难之色。

  “问问,成就马上下单,不成我们就走。咱们村里人,找木匠打家具才是正道咧。对了,我们住在平山村,你们那么大一套家具,能送货的吧。”

  李贤东那架势,对那套木家具已经是深深着了迷。不过是五两银,他们今日赚了四十二两呢,家里还有没有炒制的杜仲皮。

  李小寒决定帮他爹完成这个心愿,买下这套家具。有些人对自身没有信心的时候,就需要外物壮胆。

  不过,该花的钱可以花,该省的钱也得省。

  “姑娘你真持家有道,你等等,我帮你们问一下掌柜的。”

  伙计的离开了一会,约莫是盏茶功夫,脸上带着喜气回来了。

  于是李小寒知道,成了。

  “姑娘,我们掌柜说了,临入冬过年了,就做你这笔生意。炕桌、小衣箱都送你,货肯定是送上门的。这边来,我们交钱拿凭证。”

  “爹,交钱吧。”

  李贤东懵懵懂懂,掏出纹银过来付了款。

  想不到啊,他李贤东今日居然敢花五两纹银买家具。这实在是太贵了,整个人好像云里飘着一样。

  但莫名的又有一股子痛快劲。

  交完钱,拿完凭证,伙计保证今日会送货上门,父女二人便出了木器店的门。

  那么大的一家店,倒不怕他们赖账了。现在的问题是,逛完木器店,家具买好了,接下来该买什么呢?

  “爹,到旁边的布店去看看吧?我和娘都不会织布呢,以后得买布做衣服,看看城里的布是怎么样的。”

  钱壮人胆,刚刚花了五两纹银买家具的李贤东,就这样,被拉进去了城里布庄。

  布庄迎面是木制柜台,柜台后木架展示着不同的布匹。色彩斑斓,材质各异,让人眼花缭乱。

  别看平山村大部分人家种棉织布,看似能实现衣服自由的样子。

  但其实,织出来的土棉布,又粗又硬,只比麻衣好一点,根本不像后世棉布的柔软透气。这种布,一般被叫做粗布。而且,基本只有白色,这个时候,染色的价格也算是比较贵的。

  因此,看见了布庄陈列出来的各色布匹,李小寒才找回一点点后世看衣服的感觉。这些布,既没有村里粗布的粗硬,还色彩缤纷,想来城里专业布庄的编织和染色工艺,还是比村里的好上一大截。

  布庄的伙计没有因为李贤东和李小寒穿着寒酸而狗眼看人低,这段时间,城里可都流传了,这些村里人,最近靠割杜仲皮卖给药堂都发财了,一棵树皮差不多一两银呢,炮制好更有钱。

  “客官,您这边请,”伙计笑眯眯的上前招呼,“请问你是要粗布,还是细棉布?”

  李贤东只穿过老粗布,以前老宅里,只李生礼和陈氏穿过细布衣裳,分家之后,他远远看到,拜了秀才为师的李信和侄子也有了细布衣裳。

  摸摸身上的银子,李贤东胆子也壮了,张口说到,“粗布、细布各拿一匹我看看。”

  “好咧,客官你稍等。”伙计答应着,搬过来两匹布:一匹灰褐色,一匹鹅黄色,并热情介绍到,“客官,这粗布做外衣,耐穿耐脏,这细布是我们刚刚从江南进货过来的,正适合姑娘了。”

  李小寒探头看这匹鹅黄色的细布,她在村里还真的少见这种鲜嫩的颜色。

  李贤东珍惜的摸一摸那鹅黄细布,果然软滑舒服,心中一动,问到,“这布多少钱?”

  “这细布十五文一尺,六百文一匹,粗布七文一尺,二百六十钱一匹。”

  细布竟然比粗布贵了一倍。

  不过,李贤东看着满脸好奇看着各式衣料的李小寒,他女儿炒一斤干杜仲皮能多赚60文呢,理应有一身好衣裳,便狠狠心,“细布给我来一身,粗布来一匹。”

  至于粗布来一匹,他算过了,一匹整买能便宜二十文呢,划算,没分到棉地,他和王氏两人以后都得买布做衣服的。

  “哎,客官你稍等。”伙计喜笑颜开,果然,一般人买布最多就买个一身半身,这客官出手就是一匹粗布,一身细布,果然有钱。

  东张西望的李小寒被李贤东这决断拉回了视线,细想便明白这细布是给自己的,她想了想,也不推辞,甜笑到,“谢谢爹。”

  李贤东立刻觉得满足了。

  “爹,家里的铺盖老旧了,要不咱们再买两铺铺盖吧。”

  李贤东想想自家那用了十几年的铺盖,缝缝补补,的确跟自己的新房子新炕不相衬,便说到,“伙计,给我看看你们的铺盖用的布。”

  “哎,客官,你看这铺盖,最好也是用细棉布,舒服,暖和。这靛青的细棉布,十二文钱一尺,四百五十文一匹,做两个铺盖绰绰有余,剩下的还能给你做一身衣裳。”

  李小寒一听,搭话到,“爹,买一匹吧,给你做一身棉衣,娘也挑一个,如今分家了,出门喝酒请宴,你们得有一身好衣裳。你挑个深色的,娘挑个喜庆的颜色,不差这点差价,看起来也体面。”

  李贤东一想是这个道理,应道,“那就看一看吧。”

  于是李贤东又挑了一身靛青细棉布,王氏的则是暗红色细棉布。

  最后一算,鹅黄色棉布100文,暗红色棉布100文,靛青色棉布450文,灰褐色粗布260文,合计910文,差不多一两银。

  李贤东心中咂舌,虽然是铺盖细棉布衣裳都是难得一次,可这城里买布,可真是贵啊。

  李贤东一边心中咂舌,一边拿出一两碎纹银出来结账。

  看到李贤东递过来的碎银,伙计心中盛赞自己聪明,幸亏自己没有先敬罗衣后敬人,这庄户人,不仅出手大方,一买就好几身,出手就是银子。果然像传说中的那样,卖树皮挣钱了。

  这些布料想要自己装进背篓背回去,还真的有点难。

  不过幸亏布庄离这木器店不远,李小寒干脆带着李贤东折返回去,问送家具的时候,能不能顺带着把这布匹捎带回去。

  有什么不可以的呢。反正这一趟牛车,装满了都是他李贤东的货物。

  于是,再次从木器店出来的李贤东父女,又再轻松出发了。

  这一次,两人去的是肉铺,张大夫让全家补一补的话仍然在耳边呢。

  这段时间来,再忙都不忘吃药,还记着好好吃饭,生怕再把身体糟蹋得更坏了。

  因为李小寒收学费的原因,李家没有缺过腊味。各类的腊肉、腊鱼、腊鸡、腊鸭吊满了李家的厨房顶,李小寒最喜欢的就是看着满屋顶的腊味选肉吃。

  但是,吃多了腊肉,李小寒开始挑剔起来,想要喝点新鲜骨头汤。

  这久不来,大骨头都涨价了。

  “这骨头,咋的涨都4文一斤了?没点肉,又没有油水,干巴巴一根骨头,还特别重,还能要4文钱一斤?”李小寒故作惊讶的问。

  “姑娘,你这就不知道了。这骨头,劈开了,里面那一层骨髓,油乎乎的、滑溜溜的,又好吃又滋补。再好不过了。也就是你今日运气好,往日这时候,骨头都卖光了呢。”

  “你咋知道的?”

  “哪,姑娘你别不相信,到时候我劈开给你看看。”卖猪肉的屠夫举起一把小斧头,“这是平山村传出来的吃法,这附近的屠夫都知道了,我真没骗你。”

  原来还是自己引起的涨价风潮。果然好东西都不会被淹没。

  “行吧,给我来一根,帮忙劈开啊。”虽然涨价了,骨头还是要吃,谁让骨头汤补钙呢,自己正是长高的时候。

  “哎。成。还要其他不?”

  “这排骨多少钱?”

  “排骨老价格,7文钱一斤。”

  “也给我来一条前排。”

  幸亏排骨没涨价,排骨多好吃啊,又香又嫩又滑,李小寒已经逐渐回复前世口味,不是那个刚开始吃猪油渣都吃得喷香的李小寒了。

  吃什么,李贤东是不会有意见的。家里灶台是王氏和李小寒决定的,他只负责掏钱就好了。

  “大叔,你知道这附近哪里有刚产崽的母羊买呀?”

  补钙长高,有什么比得上牛奶羊奶呢。这个时候牛是贵重财产,羊可不是。

  李小寒自觉自己的身高已经岌岌可危,虽然她生日晚,要到年末过了小寒这日,才算整周岁。但是十三四岁,生长的黄金周期就是这几年了。

  她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长成一个矮子而不做努力。

  “你要刚产崽的母羊做什么?那肉可不算嫩?”屠夫好奇的问。时人吃肉喜欢嫩一点的。

  “想喝点羊奶。”

  “哦,这样啊。”喝羊奶不算奇事,不过一般人不喜欢那股子臊味罢了,屠夫递过砍开的骨头道:“转过弯,第三摊那个羊肉铺子,他们家估计有渠道。”

  “好,谢谢大叔啊。”

  李贤东很自然的接过骨头,放进自己的背篓里,离开了猪肉摊子,才问道:“小寒,你怎么的想吃羊奶了?”

  “爹,我听说那羊奶对长高最有效果了,养身体也好,我们家养一只羊,到时候天天喝奶,这身体好得快。”

  “成。”这理由十分好,至于真假,到现在,李贤东已经不会怀疑李小寒的任何话。

  果然转过弯,有一家羊肉铺,那老板长得颇为精瘦,不像卖肉的,倒像日常养羊的。

  “要刚刚生完崽喂奶的母羊啊,那你们得连羊崽一起买才行哦,不然这羊崽子难活。”

  “能现看不?”养一只羊崽子也不是不行。毕竟母羊可以产奶,羊崽子长大之后可以吃肉。

  “现在不行,在城外呢,得明天呢。你要信得过,你明天来一趟,我给你选一对母子过来。我羊肉老陈,一家三代城外养羊城里卖羊肉,在这开铺子十年了,咱做的就是这口口相传的生意。有问题你来这里找我都行。”羊肉陈对着二人说道,他也是想做成这笔生意的。

  李小寒和李贤东对视一眼,主要是,李小寒不习惯这种看不到实物的生意。

  “多少钱?”这次反倒是李贤东说话了。

  “看重量,约莫500文左右。不会超太多,也不会少太多。”

  “成,你明天带过来,也是这个时间,羊不精神我不收的。”

  “行。你不认我自己牵回去。”羊肉陈很不介意的说,显然对自己家的羊很有信心,连定金都不问他们要。

  约定了明天这个时间来接羊,李小寒和李贤东离开了羊肉摊。

  “爹,你怎的如此肯定那羊肉陈明天会把母羊带过来?”李小寒好奇问道,虽然他们现在赚钱多了,但是其实本质上,李贤东还是那种谨小慎微不太出头的性格。

  “以前卖草鞋的时候,路过几次这个街,那羊肉摊的确摆了好久了。”李贤东朴实笑一笑。

  “哦哦。”李小寒点头。“那爹我们明天再过来吗?”

  “明天我过来就行了。反正小麦刚种下,山里的杜仲也差不多挖净,再深的深山咱不去,不赚这随时没命的钱。你和你娘在家里好好炒制杜仲,咱家好好过日子就成。”

  李小寒看一眼李贤东,忽然发问:“爹,如果说咱们后山有那真人参,采到了你就大富大贵的那种,但是有危险,你会不会去试呀?”

  “我当然不去。我又不傻,这有钱都没命享的。你听谁说的,可别偷偷去,我告诉你,那深山里面可危险了,吃人的大虫、大熊不说,就那毒蛇毒虫的,一不留神就要了命。你可不能好奇贪玩。”

  “知道了爹。”李小寒笑眯眯,“咱又不傻,咱们现在日子多好啊,无端端去深山找那卖命财做什么。”

  “这就对了。只要努力做活,这日子就能起来的。”

  “小寒,你想吃啥,咱就买啥?”来到一家糕点店前,李贤东大方的说。

  李小寒看着柜台里琳琅满目的糕点,一时分不清这糕点哪样好。

  “伙计,你们这糕点,哪个是招牌啊,能推荐一下不?”

  “姑娘,咱们这糕点,个个都是招牌,个个都好吃。”卖糕点的大娘笑眯眯,“不过要说适合,我就推荐这红糖糕、红枣糕还有馅饼酥。”

  李小寒听出了这言外之意,红糖、红枣是适合女人的,馅饼酥应该是咸肉饼,适合男人。

  “那买半斤红糖糕,半斤馅饼酥吧。”

  今天开心,买点零食,要吃好吃的。

  买完糕点,又去买了各式杂货,要说一个新家里,要添置的零零碎碎,买起来可真不少,尤其这城里,可以买的东西可真不少。

  一路上买买买,李氏父女愣是花出了挥金如土的土豪姿态。

  一下子这么大手笔,关键这两人粗布棉衣,穿得实在不像个有钱人,这看起来穷人骤富,就很容易成为一些人的对象。

  这不,在李贤东父女二人在扫货的时候,有一个嘴里叼着草签、迈着懒洋洋八字步看起来十分二流子,真实身份也的确是二流子的青年,一边慢悠悠的跟在后面,一边琢磨着得几个兄弟一起在哪能拿下这乡下父女两。

  3个人,够不够?对付一个老农,应该够了,那个小女娃不算,估计在旁吓得直哭呢。

  不能在城里,得出城之后才行。

  街溜子叼着草签,嘴角露出了笑容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9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