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少,太少_朕的大明朕做主
新笔趣阁 > 朕的大明朕做主 > 第195章 少,太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5章 少,太少

  第195章少,太少

  看着赵晗的样子,朱由校虽然有点不好意思,但还是鼓励道。

  “做的到,朕相信你能做的到。”

  说着,朱由校出声问道。

  “目前,宝泉局产量上不去,问题出在哪里?”

  “限制产量的主要是辊压机不够。”

  听到皇帝的话,赵晗心里虽然苦,但也只能收起自己的苦瓜脸,给皇帝汇报道。

  “目前,压印机的钢印问题已经解决,预估可用来压印三千万枚银币。”

  “但辊压机的数量,限制着每天产出的银胚数量。”

  “辊压机。”

  闻言,朱由校点了点头。

  “朕若是没记错的话,现在宝泉局用的辊压机,是以前兵仗局用来压制盔甲的吧?”

  “回皇爷,确实如此。”

  听到皇帝的话,特意被喊来开会的王末回答道。

  “年前兵仗局向石景厂搬迁时,因为辊压机搬起来不方便,故而就将部分辊压机借给了宝泉局,这些日子,宝泉局出钱,将那些辊压机买了下来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点了点头,朱由校好奇的道。

  “为什么不再多制造一些辊压机呢?”

  “回皇爷,这个恐怕有些困难。”

  闻言,王末的脸上浮现出难为之色。

  “这些辊压机都是以前的工匠留下的,这些年,工匠不受重视,很多东西已经没有人会做了。”

  “宫里的工匠不会做,就到外面去找能工巧匠。”

  闻言,朱由校皱了皱眉头道。

  “朕不是已经说过了吗?去请工匠,按劳给薪,朕就不信,我大明居然有造不出来的东西。”

  “奴婢明白。”

  听到了皇帝任性的话,王末无奈,也只能躬身说道。

  花钱去请人吧。

  花钱要是请不来。

  他舍下面子,去找趟魏大珰,让东厂去请吧。

  “尽力而为吧。”

  见到王末艰难的答应,朱由校却也只能无奈的叹气一声。

  “你们难,朕也难,都不容易。”

  欠下的账太多了,这本应该是当年张居正定白银收税时候就应该做的事情。

  直到现在,晚了四十八年。

  这账,根本就不是短短十年二十年能还的清的。

  要知道,这西班牙人没落了,下一个来的就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了。

  虽然这些个商人做事儿不太靠谱,能干出荷兰商人买英国股票的这种事儿来。

  但他们的运输能力,是要比西班牙强上太多的。

  这若是将来这帮孙子再成规模的运输白银过来。

  那日子可真的就没法过了。

  没法过到什么程度呢?

  大明天启年间,京城一石粮一两银子。

  清中雍正年间浙江粮食翻到了三两银子一石。

  “陛下,这银子可以铸币,为何不用金子铸币呢?”

  就在赵晗松了口气的时候,毕自严突然又拱手说道。

  “金价比银价更是要高,若是用金铸币,想来需要铸造的银币也就少了多。”

  “金币?”

  闻言,朱由校忍不住抬起一只眼皮看了看毕自严。

  想看看这厮是不是疯了。

  “毕爱卿想不到嘛?”

  看着毕自严,朱由校的手指头忍不住的动了两下后问道。

  “现在一两金是什么价?”

  “市面上的金价大概是一两黄金可换十四两白银。”

  闻言,虽然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,但毕自严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。

  “若是用金铸币,一枚可抵银币十五枚。”

  “毕爱卿觉得,民间能铸的出银币吗?”

  “这。。。”

  听到皇帝的话,毕自严犹豫了一下说道。

  “能。”

  “那他们为什么不铸呢?”

  “因为私铸钱币形同谋反。”

  说到这里,毕自严的脸上露出一抹恍然。

  银币分为实物价值和货币价值。

  实物价值就是物料价,那八钱九分的银子。

  而货币价值则是皇帝用皇权赋予钱币的价值。

  为了保护这份货币价值,皇帝一言修改了大明律,将私铸钱币划入了谋反的行列。

  还为此杀了三个伯爷。

  “有的人啊,若是想要铸币,那必然是能铸的出来的,甚至于比宝泉局铸出的银币更是精美。”

  看着毕自严的表情,朱由校就知道他明白了为什么不能铸造金币了。

  “银币的用料是一两重要的银币,九成都是金花银,这个火耗若是无法大规模铸造,根本就难以回本。”

  “如今为什么没人铸造银币呢?因为不划算,私自铸币是会掉脑袋的。就算是他们想做,但那些个银匠也不会跟着他们乱来,相反会将他们给举报了。”

  “毕竟相比那要和主家分的一成火耗相比,还是主家的五成家产更是吸引人。”

  “但若是铸造金币,其中的利益,就不是一成的火耗那么简单了。”

  “其利之厚,别说是杀头,恐怕是凌迟都阻拦不住。”

  “臣愚钝。”

  听着皇帝的话,毕自严干脆的认了错。

  他也想明白了。

  若是铸造金币,恐怕大明的市面上就会立马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金。

  点石成金的传说,自古就有。

  若是铸造金币以为流通,恐怕那些个豪门士绅立马就要回家开炉了。

  “皇爷,奴婢也以为,不能铸造金币。”

  就在毕自严认错时,站在皇帝身侧的王末也跟着出声道。

  “最初的时候,还有普通的百姓带着散碎的银子到宝泉局兑换银币。”

  “但从二月份开始的时候,就已经是些富庶之家的长随、管事,带着熔好的金花银来兑银了。”

  “这些人现在拿着铸好的银币到下面的乡里去,从小民的手中换到杂银后,拿回家去熔成金花银,再到宝泉局换成银币。”

  “因为杂银兑成金花银也是有火耗的。”

  “不错。”

  听到王末的话,朱由校点了点头道。

  “若是铸造金币,那些人恐怕是连民间的散碎银的火耗都看不上,直接铸造假的金币了。”

  “金币的事情以后就别再提了。”

  说着,朱由校挥了挥手,看向王末问道。

  “南直隶有回信吗?在南直隶开铺兑银的事情,做的如何了?”

  “回皇上,这是王体乾的奏章。”

  听到皇帝提问,王末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章递给皇帝。

  “南直隶五日前传回的公文,据说已经兑换出去了五十万枚银币,都是大批量兑换。”

  “五十万枚?”

  闻言,朱由校忍不住摸了摸下巴。

  五十万枚银币,成本就是四十万两白银加上若干杂料。

  若是算上多加征的三成火耗,就是十五万两银子的收益。

  这个生意是真的捞钱啊。

  “南直隶那边,对朝廷多征火耗的事儿,有没有什么异议?”

  “异议。。。是有些异议。”

  听到皇帝的话,王末的表情开始变的奇怪。

  “他们反对?”

  闻言,朱由校露出了一个不出所料的表情。

  “不是。”

  闻言,王末表情古怪的摇了摇头,而后又拿出一份奏章递给皇帝。

  “的确是有些人觉得火耗太高,但更多的人却是觉得这么高的火耗与给南直隶的银币量不符。”

  “???”

  王末的话音落下,殿中听着王末与皇帝的众人脑门上同时冒出一堆的问号来。

  翻开着手中的王体乾对南直隶兑银描述的奏本,朱由校的表情,大概就是老人、地铁、手机。

  看完了王体乾的奏章,朱由校又看起了另外一封,这是一份联名请愿书。

  “自隆庆开关,南直隶银价一日三退,民不聊生。”

  脸上带着奇怪的表情翻看奏本,看了会儿后,朱由校令人将之传阅。

  然后大伙儿的表情都可谓是精彩非常。

  这道奏章的中心思想是银币不够。

  通俗的说就是,南直隶苦白银久矣,朝廷终于发行自己的银币了。

  银币四成的火耗,我们南直隶认了。

  但,这个数量太少了,我们要更多的银币。

  翻看着这道由三个前尚书、七个前侍郎、以及南直隶各地知府署名的奏本,朱由校的脸色开始变的奇怪。

  本以为,南直隶银多,肯定是反对铸币的。

  哪想到,这南直隶居然是渴银币久矣的一个状态。

  就在皇帝在西苑因为银币开会时,南直隶,应天府南龙基银号的雅阁中。

  魏国公徐弘基亲自上门。

  “有新的银币到吗?”

  “回公爷,没那么快,运银的锦衣卫出发不到五日,想来这会儿过淮河呢。”

  亲自给对方倒上一杯茶水,王体乾无奈的看着心急的徐弘基道。

  “这兑给你们的银币用的可都是皇爷内帑的银料,这批金花银若是进不了内帑,可就没新的银币到南直隶了。”

  “咳咳。”

  听到王体乾的话,徐弘基咳嗽了一声,而后道。

  “不是我急啊,是这南直隶的银子一天比一天不值钱啊。”

  “公爷且宽心。”

  闻言,王体乾伸手替徐弘基顺了顺气。

  这位爷从年前就病了,一直处于一个养病的状态。

  “下一批银币,杂家吩咐特意给公爷家留了五万枚。”

  “五万枚?”

  闻言,徐弘基眼睛一瞪道。

  “不行,太少了,起码也要十万枚。”

  “公爷,没那么多。”

  看着眼前这位留守陪都南京,世任南京协同守备领后军都督府左都督,提督操江的累世功勋,王体乾只能无奈的道。

  “这银币如今在南直隶可是个紧俏物,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兑银币呢。”

  说着,王体乾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本账本,递给徐弘基道。

  “那些个大官人们整日催着我要银币,我给公爷留这十万枚银币,可都是看在公爷祖上为我大明立下功勋的份儿上。”

  “唉。”

  从王体乾的手中接过账本,徐弘基只是简单的翻看了几页,就一声长叹,将账本给对方推了回去。

  这是人家预约的数额,已经提前交了一成银两作为定金了。

  一个个的,都比他这个魏国公家要富,想要的数量都比他要多。

  “王大珰久在京城,不知道这南直隶可谓是苦白银久矣。”

  “自隆庆开关以来,这银子可谓是一天比一天不值钱。”

  大明混乱的经济政策,南方是得益者吗?

  从短期来看,是的。

  大量白银涌入到部分人的手上,让这些人很简单的就完成了原始积累,收购田亩、店铺,能够调用更多的社会劳动力。

  但长期呢?那就是痛了。

  大明白银一石,南直隶独占六斗,北直隶占一斗,余者共分三斗。

  从福建泉州月港上岸的那些白银,大多数都流入了南直隶、浙江以及江西。

  前两个是大明最大的丝绸生茶基地。

  而后者却是西夷人最爱的陶瓷生产基地,景德镇就在哪里。

  江西还好说些,那个地方除了是产陶瓷大户外,还是个产粮大省。

  而南直隶和浙江,粮食是需要湖广、江西支援的。

  钱这个东西,只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体现。

  简单的用后世的一个正常国家举例。

  影响其每年印出的钞票数量的因素,除了国家经济政策外,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了。

  印的钞票如果比国民生产总值多了,那么就会导致通货膨胀,最直接的现象就是物价上涨,货币贬值。

  而印的钞票如果比国民生产总值少了,那么就会导致通货紧缩。

  啥?物价下降?

  想什么呢。

  通货紧缩最直观的表现是失业率升高和经济衰退。

  以南直隶为首的江南诸省,从隆庆开关算起,就进入一个狂暴的通货膨胀时期。

  当增加的白银数量要大于社会生产能力时,就倦了起来。

  地价、粮价连年上涨。

  现在魏国公府上每月的开支都是二十年前开支的两倍有余了。

  这要是再持续上个二十年,物价再翻个一倍,他徐弘基都要维护不起魏国公府的日常开销了。

  “如今朝廷在南直隶发行银币,且要再行金银之禁的消息传来后,南直隶勋贵可谓是欢呼遍地啊。”

  看着眼前到了应天不到一个月时间,脸就胖起来的王体乾,徐弘基感叹的道。

  “王大珰是不知道啊,因为这白银太多,南直隶的百姓如今都已经不喜欢用白银了,开始大量的使用铜钱了。”

  “确有此感。”

  闻言,王体乾赞同的点了点头。

  应天府的铜钱确实要比顺天府的铜钱更值钱。

  顺天府的铜钱是一贯千文。

  而应天府的铜钱是一贯七百文。

  “物以稀为贵,现在市面上啊,这一枚银币能当二两银子用,有了这银币,我魏国公府每月的开销都少了三成。”

  说着,徐弘基希冀的看向王体乾道。

  “不知我等上奏请陛下将每月给南直隶的银币数量增加的奏章,京中可有回信?”

  看着一脸感慨的王体乾,徐弘基开口问到。

  “增加啊。”

  闻言,王体乾摇了摇头。

  “以杂家之见,恐怕是难。”

  “我们多出火耗,在应天府直接铸造不行吗?”

  “魏国公想什么呢?”

  闻言,王体乾瞬间就跟条变了脸的狗一般,用鄙视的目光看着徐弘基。

  “皇爷对银币铸造非常重视,每月都要巡视,那是能在皇爷不在的地方铸的吗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9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