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 朕,要多生儿子!_朕就是亡国之君朱祁钰朱祁镇
新笔趣阁 > 朕就是亡国之君朱祁钰朱祁镇 > 第七十九章 朕,要多生儿子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九章 朕,要多生儿子!

  今天又是上朝的日子,也是京师之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上朝。

  天色未亮,地平线泛着鱼肚白的时候,他已经来到了午门之外,这一次他刚到城下,城门缓缓打开,上朝的钟声才慢慢响起。

  朱祁钰在奉天殿下,翻身下马,静静的等待着在廷文武入宫。

  朱祁钰重重的吐了口气,坐在了龙椅之上。

  “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。”成敬阴阳顿挫的高声喊着。

  “瓦剌西虏大兴刀兵,汹汹至京师城下,三战皆负,甚至连瓦剌太师也先的亲弟弟孛罗也被陛下手刃!”

  王直说完,群臣立刻长揖俯首大声喊道:“臣等为陛下贺!为大明贺!”

  孛罗死了?

  于谦看朱祁钰一脸茫然,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带十三骑探敌营,城头大将军炮轰鸣之下,孛罗不知道是炸死了,还是被陛下砍死了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朱祁钰这才点了点头,这才了然,为何瓦剌步战,为何那么的不堪一击,突然就散架了。

  德胜门大战,他可没有简简单单的参与,而是冲锋在前,阻敌在后,尽全功,这份功劳自然要算在自己头上。

  没人给他论功行赏,但是做了什么,大家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
  他平静的说道:“区区小贼耳,不足挂齿,兴安,宣旨。”

  “朕以凉德嗣承大统,仰惟祖宗创业之艰,宵旰孳孳,勉图治理,以大兄太上皇帝銮舆未复,痛恨日深,方诘兵数十万,欲以问罪于虏。”

  “朝廷固疑其诳,而于礼难辞,拒悉勉从之,奈何其计愈行而诳愈笃……”

  首先必然是瓦剌入侵,这一性质。

  尤其是朱叫门的龙旗大撵出现在了德胜门外,大明新皇帝不得不亲自上阵,这件事更是着墨极多。

  这宣读册封圣旨就用了小半个时辰。“陛下乃大明英主,却一直住在王府里,坊间多有传闻,臣斗胆,还请陛下移宫。”

  太上皇做的,陛下自然说的。

  大明新皇帝带着一群京师老营2万人,备操军、备倭军20万,打的也先抱头鼠窜。

  为什么说不得呢?!

  反而觉得陛下该移宫了,一直住在郕王府算怎么回事?

  之前朱祁钰一直住在郕王府里,也没见王直请求移宫,现在京师保卫战打完了,开始请旨移宫了。

  朱祁钰却不太想同意,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为什么唐明皇李隆基要住在兴庆宫内,而不是移宫到太极宫或者大明宫。

  之后大明宫就成为了大唐的政治中心,但是李隆基偏不住在大明宫或者太极宫,而是在自己的藩王旧址上翻盖了兴庆宫,一直在安史之乱之前,都住在兴庆宫内。

  朱祁钰本身是庶皇帝,这皇位乃是群臣共举,那封来自迤北的禅让诏书,连个印都没落,在廷文武,都心知肚明,那是假的。

  他们想要养猪,而朱祁钰偏不想当那头任人摆布的猪。

  不能,他必须通过文渊阁才能召见。

  不能,天子至尊,岂可轻涉险地?做这等工匠所做的事?

  朱祁钰思来想去,还是太过于危险了。

  而且明代宗执政八年时间里,一个孩子没有出生,在郕王府的时候,却是子嗣频出。

  难不成是明代宗太忙了?忙于振兴大明,忙于让大明再次伟大,没空造娃?

  皇帝,在为尊者讳的时代里,是没有错的,也是不能错的。

  但是皇帝有一件事是绝对有罪的。没有子嗣,朝臣就无法为了皇帝披肝沥胆,没有子嗣,朝臣们就会心思不定,没有子嗣,朝臣就会千奇百怪。

  纵情声色,肯定会被朝臣们说这是亡国之君!

  其实,时间线再拉长一些,正德皇帝朱厚照,会两次落水,无子嗣,嘉靖皇帝朱厚熜,会被宫女刺杀,天启皇帝朱由校也会突然落水。

  自由!

  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移宫之事。

  只要不是于谦带着京营的人跟他火并,他在郕王府远比皇宫安全的多。

  朱祁钰当然知道不会。

  朱祁钰不动声色,平静的问道:“王尚书,就这么好奇朕每天吃几碗饭吗?”

  这话太诛心了。

  这可是个冲锋陷阵的马上皇帝,哪怕是庶皇帝,谁敢造次?

  没劲儿。

  于谦站在旁边眼观鼻、鼻观心,仿若是没有看到这一幕一样,出列说道:“陛下,昨闻探事人来报,也先大选人马,有再犯我国之谋。”

  朱祁钰闻言一愣,于谦居然要亲自去边方巡查?

  他满是疑惑的说道:“于少保,你昨天不是说杨王和武清侯年后去,就可以了,为何还要亲去?”

  于谦的安边养民,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朱祁钰的农庄法,他昨天跟杨洪打了招呼,再次思前想后,还是决定亲自前往看看。

  自己都离京了,这十团营新京营的指挥权,陛下给谁就是谁的了。

  于谦叹了口气,英国公张辅殉国,英国公府上张辅还有俩兄弟,但是却是狗肉不上桌,难登大雅之堂。

  朱祁钰听出了意思,略有些担心的说道:“一切便宜,任卿裁度,于少保有痰疾之症,塞外多尘,出塞还是多加注意才是。”于谦一时间心头五味陈杂,说不感动,那是假的。

  可他完全没想到陛下居然记得。

  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,对于他而言,这可能比少保的头衔还要重要一些。

  大明得此君,真乃是天幸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9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